- 欢迎来到铝谷网
- 客服热线:0543-4287899
- 在线咨询

“六问”谋篇、“八策”布局,开启“富强滨州”建设新征程。
2019年,全市上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,坚持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,凝心聚力,攻坚克难,承压前行,圆满完成“一季度止滑、二季度趋稳、三季度起势、四季度冲刺”的目标,全市经济运行呈现总体趋稳、稳中向好、好中有新的态势。
一年来,我们应对去产能、压煤炭、焦化退出、炼化整合、钢铁转移等政策性因素影响,遭受了百年不遇的强台风袭击,面临着长期存在的产业结构偏重、能耗结构偏煤等经济结构性失衡问题,新老矛盾交织,经济发展面临空前的压力。

举办世界高端铝业峰会,扛起打造世界级高端铝业基地“大旗”。
面对错综复杂的内外部环境和空前的经济下行压力,市委、市政府答“六问”、践“八策”,带领全市人民逐梦“富强滨州”建设目标,按照“事业工程化、工程责任化、责任数字化”要求,实施“全生态改革创新、全领域流程革命”,制定“757”工作方案,聚焦问题精准发力,经济发展出现内生性、关键性变化。
这一年,经济发展家底更实。经省统计局统一核算并反馈,2019年全市生产总值初步核算数据为2457.19亿元,按可比价计算,比2018年增长4.1%。其中,第一产业增加值230.21亿元,增长0.6%;第二产业增加值1041.01亿元,增长3.3%;第三产业增加值1185.97亿元,增长5.7%;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9.4:42.4:48.2。根据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,省统计局将全市2018年生产总值修订为2332.56亿元。其中,第一产业增加值233.83亿元,第二产业增加值1007.79亿元,第三产业增加值1090.94亿元。

第七届中国淘宝村高峰论坛在滨成功举办,马云最后一次以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身份出席。
这一年,经济发展速度更稳。工业生产企业稳定回升,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.2%,列全省第7位,比2018年前移10个位次。重点行业中,化工、电力、黑色金属冶炼、农副产品加工业分别增长34.5%、19.3%、17.0%和8.5%。新产品快速增长,表面活性剂增长41.3%,环境污染防治设备增长10.6%。投资出现回暖势头,固定资产投资下降23.5%,降幅连续7个月收窄,列全省第12位,比2018年前移4个位次。5000万元以上工业投资项目比2018年增加103个,制造业技改投资下降22.3%,降幅比上半年收窄28.9个百分点,增速列全省第5位。基础设施投资力度加大,交通运输、仓储和邮政业完成投资增长3.2%。房地产开发投资192.7亿元,比2018年增长16.2%。服务业缓中趋稳,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0.4%,列全省第12位,比2018年前移1个位次。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、体育、商务服务业和卫生行业分别增长56.2%、33.8%、23.8%、22.2%。

“双招双引”重点建设工程集中开工,“一号工程”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力。
这一年,经济发展结构更优。服务业主引擎作用凸显,第三产业占GDP比重比2018年提高1.5个百分点,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61.1%。工业结构不断优化,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31.0%,比2018年提高1.3个百分点。其中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增长5.2%,比2018年加快15.7个百分点;高端化工产业营业收入增长7.5%,高于规模以上工业9.7个百分点。投资结构明显优化,服务业投资占比达到60.2%,比2018年提高14.8个百分点。高耗能行业投资有效控制,下降38.2%。部分先进制造业投资快速增长,其中计算机通信和其它电子设备制造业投资增长860.3%,化学纤维制造业投资增长124.8%。绿色动力发展加速,规模以上工业太阳能发电量增长6.65%,火力发电量下降9.78%。
这一年,经济发展质量更高。工业经济效益不断改善,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利润总额182.11亿元,增长1.5%,比2018年提高37.0个百分点,增速列全省第3位。富强滨州建设迈出坚实步伐。人均GDP 62639元,增长4.0%。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517元,增长8.1%。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378元,增长6.6%;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480元,增长8.8%;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倍差为2.14,比2018年缩小0.04。财政收入平稳增长,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42.96亿元,增长1.0%,列全省第9位。其中,税收收入175.7亿元。就业形势总体向好,全年城镇新增就业4.16万人,完成省定目标任务的117.2%,城镇登记失业率1.84%,低于3.6%的年度控制目标。物价温和上涨,全年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.3%,其中畜肉、鲜菜价格分别上涨36.1%和7.5%;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下降0.6%,购进价格下降0.2%。

37平方公里渤海科创城开建,打造科创之城、实业之城、未来之城。
这一年,经济发展后劲更足。市场主体跑出“加速度”,全年新登记市场主体7.07万户,增长19.0%,其中新登记企业2.45万户,增长37.1%。消费升级加快,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.8%,列全省第8位,比2018年前移9个位次。从限额以上单位来看,智能手机、可穿戴智能设备、新能源汽车零售额分别增长41.5%、17.1%和28.7%。金融市场稳定,年末本外币存款余额2957.96亿元,比年初增长2.8%;贷款余额2682.70亿元,比年初增长1.7%。进出口稳步增长,完成进出口873亿元,增长6.8%,列全省第10位,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.0个百分点。其中出口311.6亿元,增长2.0%;进口561.4亿元,增长9.7%。外贸布局更趋多元化,对欧盟和东盟进出口分别增长5.7%和4.9%;对“一带一路”沿线国家进出口增长13.9%,占比26.7%,提高1.7个百分点。
一年来,我市各项主要经济指标从年初的全省倒数,到年底全面起势,可以说这是问计定策、理清发展思路的一年,也是攻坚克难、展现发展韧劲的一年,更是凝心聚力、坚定发展信心的一年。2020年,我们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、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,聚焦聚力“山东走在前列,滨州担当什么”“富强滨州建设,百姓得到什么”两大命题,坚决打好“三大攻坚战”,统筹推进“六稳”,扎实开展“重点工作攻坚年”,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“十三五”规划圆满收官贡献滨州力量。
来源:滨州日报